3、坚持量力而行和积极而为的原则。民营企业从规模到产业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要引导民营企业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积极而为,避免下达硬性、量化帮扶指标,搞一刀切。 4、坚持光彩事业义利兼顾的原则。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政治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把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富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结合起来"。要通过参与帮扶活动,使帮扶村和村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发展,企业家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休现。 5、坚持长短结合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既要注重短期效果,让帮扶对象感受到帮扶带来的好处,激发村民创业求富的热情,更要注重长期效应,保证帮扶长远目标的实现。 (三)总体目标和任务 在全省工商联会员中选择1000家有影响、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对口帮扶1000个相对贫困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通过开展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技术帮村、资金扶村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帮扶活动,使被帮扶村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提前实现小康目标。 (四)主要做法和措施 1、积极宣传,广泛动员。我省各级工商联组织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精神,深入企业和乡村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力号召和积极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激发民营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在省工商联的统一工作部署和要求下。我省各级工商联组织都建立了领导小组,有的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各级工商联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业务部门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3、制定措施,认真实施。为了加强对全省工商联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落实和推动,河南省工商联结合河南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的省情,在2006年7月召开的河南省工商联九届八次常委会上,制定下发了《河南省工商联贯彻<全国工商联关于组织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豫联发〔2006〕26),就工商联组织如何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在此基础上,为了把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河南省工商联决定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2007年3月,制定下发了《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新农村建设"千企帮千村"活动实施意见》(豫联发〔2007〕9号)文件,对全省工商联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2007午5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工作有关具体内容和要求的通知》(豫联发〔2007〕11号)。6月,河南省工商联领导分成4组分赴8个省辖市就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调研和指导。同时,与省委统战部共同召开了全省18个省辖市统战部、工商联主要负责人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河南省工商联直属行业商会和直属会员企业负责人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我省市县工商联组织也都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百企帮百村"、"民企系三农、共建新农村"帮扶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把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9月6日,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工商联隆重举行"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千企帮千村'活动启动仪式",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发来了贺信,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同志代表省四大班子作了重要讲话。在启动仪式上,举行50家企村结对帮扶代表签约仪式和新农村建设光彩基金捐赠仪式。河南省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活动启动仪式的举行,在全省起到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二、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初步成效 2006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有5797个,被帮扶村3838个,实施项目3736个,其中生产加工类498个,种养类1050个,国土绿化类210个,乡村旅游类150个,市场建设类328个,基础设施类1126个,其它类374个,累计及计划投资总金额38.7亿元,其中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捐资金额7.8亿元,修建新村910个,建小学842个,建图书室835个,建医疗室754个,助困6555人次,技能培训179175人次,打井741眼,修路3471公里,建沼气池5450个。 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农民增收和就业的空间,给农民带未了新的现代务农观念,提高了农民务农就业素质,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解决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同时,也增强了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工商联的工作地位,增强了兵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示了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没,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泛赞誉,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企的大好事、大实事。 (二)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9种形式、 1、产业带动型。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如三门峡市飞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1500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年产优质苹果300万公斤,实现产值800万元,带动800余农户脱贫致富。安阳市汤阴县食用菌商会张绍忠会长采取“公司+基地+农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5个乡镇。2600多农户,8400余人种植食用菌,当地农民每年增收2000多万元,食用菌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项目拉动型。民营企业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开发,实现带动。如安阳市超越集团探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矿业农庄",矿业农庄规划涉及两个县3个乡镇39个自然村,13000 家农户,56800人,70000余亩土地,建设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38.7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1亿元。矿业农庄建成后,于生产、加工、种养和服务业等为一体,将极大地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再如,洛阳市的银海棉麻纺织有限公司在嵩县饭披乡南庄村投资5000万元实施棉纺织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等。 3、整村推进型。民营企业家为了改变有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极差的现状,重建新村,实行整体搬迁。如新乡市东岳铸造集团公司董事长裴春亮,无偿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200余套(每套240平方米)集村委会办公楼、幼儿园、敬老院、综合超市、卫生室、图书室为一体的新型村落,目前150余套房屋已建成,明年奥运会前所在村将整体搬迁。洛阻市天源集困,对于在伊川县所属的矿区中11个村拟投资6000万元,用3-4年的时间,再建新村进行整体搬迁。目前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高山乡高山新村已实现整体搬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和亮点,矿区居民搬迁后,既可立即改变农民居住环境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增加和整合土地资源,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又能扩大农民多种就业渠道,改善社会群休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劳动就业型。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如驻马店康茂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除工厂直接吸收农民就业外,还把产品分给农户分散加工,在家就业。南阳市华祥光学有限公司与新野县歪子村形成结对帮扶,在该村投资150万元兴建了一条生产线,吸纳当地村民8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8000余元。 5、直接参与型。不少民营企业家身兼村干部,直接为村里服务,带动乡里致富。如灵宝市阳平镇北阳平村支部书记包有民,致富不忘乡亲,捐赠1000余万元兴建了机修厂、面粉厂、刺绣厂、大酒店等,发展集体经济。卢氏县淤泥河村党支部书记田保连同志自筹资金800万元发展桑蚕种养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等。 6、技术支持型。民营企业通过接收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使之成为产业技术工人或技术农民,实现就业或独立创业。如驻马店上蔡县森光花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培训农民300余人,使不少人靠一技之长走上致富路。 7、商会服务型。基层商会或专业商会通过中介服务,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商丘市夏邑县的面粉业商会、木业商会,永城市面粉业协会,枳城县农资商会,商丘市梁园区畜牧业商会等,直接为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牵线搭桥服务。其中,夏邑县商会会员企业金展木业有限公司与浚县胡庄村合作建立板材生产基地,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0余人,使农民增收549万元。驻马店上蔡县养猪业协会为农户提供生产、市场和技术服务,使1500余人养猪致富。 8、经济顾问型。由工商联组织推荐,乡镇党委、政府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村里的经济顾问,发挥企业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帮助农村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和技术指导等。如:南阳市镇平县工商联近年来推荐了34位民营企业家担任农村经济顾问,为村里办好事、实事300余件,提供帮扶资金40余万元。 9、公益捐助型。民营企业家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攒极参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如:在河南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千企帮千村"活动启动仪式上,有17位民营企业家共捐献新农村建设光彩基金"4800余万元。 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了许多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实效。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只求实效,通过“千企帮千村”活动这一载体,参与企业与被帮扶村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形成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关系。 二是帮扶形式和帮扶内容多样化。民营企业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既有参与第一产业的,又有参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 三是民营企业家参与的积极性高。从调查的情况看,我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位,把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回馈社会,发展企业的良机。 四是被帮扶村具有代表性,重点突出。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蔡玉新农村建设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中,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以点带面,一点促面,一方面引导民营企业将有资源优势,相对贫困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作为结对帮扶的重点,另一方面,又引导民营企业把少数民族聚居村和艾滋病重点防治村作为结对帮扶的重点。在被结对帮扶的村中,有30多个为民族村,23个为艾滋病村。 (三)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 1、思想人士有差距,不到位。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家对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还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参与意识不强,有些地方出现了商会热,农民冷的现象。 2、部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大部分企业是以捐资、捐物为主,没有建立与帮扶村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3、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力量较弱,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经营体制和运作机制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跟不上,科技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财政、信贷对农业的投入不合理,农产品进入市场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 5、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民营公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能够享受与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同等的政策优惠待遇。
三、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及其剖析 我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案例,在这里仅举几例。 案例1: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位于豫、鲁、冀三省交界处的模阳县徐镇,黄河中下游。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原因,洪涝灾害比较严重,当地农民比较贫困,增收渠道较少。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集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具有先进的自动化精米生产线,年产值超亿元。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积极参与,公司建成了水稻“百亩展示园”、“千亩精米园”“万亩示范园”。公司走"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十农户+市场+服务(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高出市场价回收、统一服务)"的合作模式,与周边6个多镇的26500户稻农签订38万元优质稻谷产销协议,使周边农户增收600余万元,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达1500元。同时,带动了380多个养殖专业户,300余个稻草加工专业户,依靠稻糠做原料的720多个养猪专业户,年出栏生猪20万头。还为周边地市啤酒厂、味精厂提供了充分的碎米原料,从而拉长了铲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公司还吸纳了万余名当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就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案例2:河南绿佳集团公司位于鹤壁市淇县北阳镇,以种养业为主,有5个存栏500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年产6万吨奶牛专用饮料加工厂,是一个集良种繁育,饮料加工,奶牛生产、奶牛养殖、牧草种植、食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畜牧企业,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该公司走与农村和农民合作发展的模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其主要做法和特点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让农民土地入股,合作发展。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吸引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合作建设了5个奶牛养殖小区和年产1.5万吨的有机爬加工厂,不仅为该村村民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三分之一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该村附近村1560户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农民增收达120多万元。这样既解决了公司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又使农民做到了离土不离乡,离地不失地的问题、加速了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二是土地反租给农民承包,利益共享。绿佳集团公司利用自身人才、资、技术优势,统一租赁农民土地,规划牧草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设计牧草种植管理流程,然后交由村民进行集约化管理,牧草全部由公司按照"订单农业"的方式全部回收,这样农民不仅可以得到公司给予的工资报酬,而且平均每亩土她可比种植其它农作物增收200多元。仅此一项,农民增收达40多万元。这样,绿佳公司投入固定资本迅速壮大了生产规模,农户也没有了市场、管理等风险,每年获得均衡连续回报,土地成了“旱涝保收田”。 三是公司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扶持,让农民致富。绿佳集团让所在村村民到公饲养奶牛,每年回报工资近120万元。同时,公司让该村村长利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收运青储秸杆2.6万吨,增收30多万元,平均每人增收5000-8000元。 四是综合利用资源,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积极回报社会。该公司投资240万元,建设了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使所在村48%的村民用上了沼气,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备受村民欢迎。 下一步,该公司计划种植5000亩牧草,带动44个养殖小区存栏奶牛2.2万头,发展农户养殖奶牛1.5万头,可解决周边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就业。每户增收3700多元。 案例3:河南省龙成集团公司位于南阳市西峡县,该公司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双龙镇化山村290余户,850余人,人均耕地0.4,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是一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龙成集团公司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美的优势,投资1000万元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服务业的带动,使该村80%以上的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走上了富裕之路、。 案例4:河南东岳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裴春亮,致富不忘乡里,其出生地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是一个地处丘陵地带的穷山村,全村6000口人,661亩耕地,土薄石厚,十年九旱,70%的村民居住在三、四十年前建起的破土房里,雨天漏水,晴天透光,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裴春亮同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自投资金2000余万元规划建设拥有200套(每套240平方米)住房的新村,让其出生地村整村搬迁。现已建成160套,新村集敬老院、学枝、超市等为一体,配套设施齐全,明年奥运会前,全村150个家庭将全部搬迁入住,将极大地改变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裴春亮同志被选为该村委会主任后,为了让村民早日富裕起来,除了让100多名村民在自己的企业里就业外,还大力发展集体股份制经济,成立了春江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项目投资4.03亿元,日产水泥4500吨,2007年底将正式投产,可解决200多个村民就业。
四、今后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指导和工作落实力度。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是一项新实践、新探索,河南省工商联将加大宏观指导工作力度,正确引导企村帮扶活动的健康开展,使帮扶活动真正落在实处,取得实效,让农民真受益,企业有效益,达到“双赢”目的。 2、加强宣传和表彰力度。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辟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宣传阵地。不断总结和交流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先进单位,年底将召开表彰大会,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励各级工商联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参与的热情,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力量。 3、加强跟踪服务力度。一是各级工商联组织要任务责任到人,建立跟踪联络服务机制,不断深入到帮扶企村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诛冲所遇到的困难和题。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4、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全国工商联积极向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建议,积极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优惠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融资贷款、税收、劳动用、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007年12月10日
|